赤芍与白芍的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分享到:
点击次数:2191 更新时间:2016年11月18日18:56:09 打印此页 关闭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不同产地赤芍和白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比较,进一步完善芍药野生品与栽培品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的胶束电动色谱(MEKC)分离模式,测定了16个产地20个赤、白芍样品中的4个有代表性的活性成分:芍药苷、苯甲酸、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并比较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结果 ①野生芍药根(赤芍)中芍药苷含量大于6%,D-儿茶素含量高于0.05%。未加工的栽培芍药根中芍药苷含量小于6%,未检测到D-儿茶素。在同样条件下,加工后的栽培芍药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下降了37%~ 56%,仍未检测到D-儿茶素,苯甲酸的变化最大,下降达83%~ 92%。②内蒙古多伦赤芍与大、小兴安岭所产赤芍在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③不同产地、特别是道地与非道地的白芍药材之间,化学成分的比例有所不同。

结论 运用HPCE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野生与栽培芍药根的活性成分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区别同为芍药来源的赤芍和白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1 仪器与试药仪器:HP3DCE高效毛细管电泳仪(美国安捷伦公司),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熔融石英毛细管,50μm(ID),375μm(OD),总长度55 cm,有效长度46.5 cm(河北永年光导纤维厂)。试剂和材料:芍药苷对照品、没食子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苯甲酸对照品(北京化学试剂公司),D-儿茶精对照品(Sigma公司)。硼酸、氢氧化钠、甲醇(北京化工厂),十二烷基硫酸钠(Fluka公司)。实验中配制缓冲液和样品溶液所用的水为2次去离子水。实验样品经中国中医研究院胡世林研究员鉴定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野生品或栽培品的干燥根,全部直接采自原产地。

2 方 法2.1 电泳条件2.1.1 背景缓冲液 30 mmol·L- 1 SDS-30 mmol·L- 1硼酸-15%甲醇,用浓NaOH调pH至10.0,缓冲液使用前用0.45μm滤膜过滤,并用超声波脱气。2.1.2 进样条件 5× 10- 7 Pa× 10 s,分析电压20 kV,检测波长200 nm,参比波长450 nm,毛细管温度35℃。2.2 溶液制备2.2.1 供试品溶液 精密称样品粉末0.2 g,加入甲醇10mL,冷浸一夜,超声提取0.5 h,3 000 r·min- 1离心10 min,移取上清液,残渣加入甲醇10 mL,重复超声提取,合并上清液,低温浓缩,加入甲醇定容至2 mL,摇匀,通过0.45μm滤膜过滤,并用超声波脱气后直接进样。2.2.2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芍药苷(A)200.0 mg,D-儿茶素(B)26.8 mg,苯甲酸(C)10.7 mg,没食子酸(D)18.6mg,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2.3 线性范围分别精密吸取一定量的对照品溶液A,B,C,D,用甲醇稀释成6个不同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每个浓度测定4次。以峰面积对浓度(mg·mL- 1)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见表1。表1 芍药苷、D-儿茶素、苯甲酸及没食子酸的定量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范围.n= 6

2.4 精密度将同一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重复进样6,4个对照品的RSD值分别为:芍药苷2.24%,D-儿茶素1.54%,苯甲酸1.32%,没食子酸3.75%2.5 重复性精密称取同一样品粉末4,按照“2.2.1”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液,4个待测成分的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芍药苷4.38%,D-儿茶素3.01%,苯甲酸3.92%,没食子酸7.24%2.6 加样回收率取已知含量的样品粉末3,0.1 g,分别精密加入不同量的4种对照品,按照“2.2.1”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液,分别测定并计算4个对照品在不同浓度下的加样回收率及RSD,见表2。表2 芍药苷、D-儿茶素、苯甲酸及没食子酸的加样回收率结果.n= 3

2.7 样品中芍药苷、D-儿茶素、苯甲酸、没食子酸峰指认与峰纯度检测在以往的色谱研究中,一般依据保留时间采用加入标准物质增高法来指认分析对象的峰位置。这种方法在两种物质迁移时间一样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误差。本实验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可以记录每个峰在全波长(190~ 600nm)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图。因此我们应用迁移时间和DAD紫外光谱图这两个指标来确保样品测定中指认峰的可靠性。当两者均与对照品相符时,才判断为所需的分析对象。另外,我们还对样品谱图上的指认色谱峰做了峰纯度检验,4种化合物的峰纯度因子分别为:998.67,997.81,999.69,977.55。说明本实验采用的缓冲体系可以对样品中芍药苷、D-儿茶素、苯甲酸、没食子酸进行完全的分离。2.8 样品测定按照“2.2.1”项下制备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芍药根供试液,每个样品溶液测量3,将各组份的平均峰面积分别代入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含量。

3 结 果不同产地芍药样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见表3,其中产地为黄龙,亳州,缙云,磐安的芍药苷与不加工相比,分别下降了46.5%,41.6%,56.4%,37.3%3.1 赤芍与白芍药材的含量差异主流商品药材的赤、白芍虽然来源于同种植物的同一入药部位,但因为生长环境及加工方法的不同,两者在化学成分上存在很大差异。野生的赤芍中含有0.26%D-儿茶

精,7.62%的芍药苷,0.075%的苯甲酸,以及0.023%的没食子酸。同样条件下,由栽培芍药根加工成的白芍中未检测到儿茶精,芍药苷含量为2.79%,没食子酸含量为0.068%,苯甲酸仅有0.029%。上述4个成分在赤、白芍中不仅含量差别大,而且比例关系也不同。以苯甲酸为基准,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是苯甲酸的147.46,儿茶精是它的6.33,没食子酸只为其0.38倍。而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是苯甲酸的109,没食子酸却是它的3.08倍。3.2 野生与栽培芍药根的含量差异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得的野生来源的芍药根中芍药苷的含量大于6.4%,D-儿茶精的含量高于0.05%,没食子酸的含量(除黄龙外)小于0.05%,苯甲酸含量低于0.21%。与之不同,药用栽培来源的芍药根中没有检测到D-儿茶精,芍药苷的含量小于6.0%,没食子酸的含量大于0.07%,苯甲酸含量低于0.15%。芍药野生品的醇提部分化学成分丰富,总含量高。而药用栽培品的化学成分单一,总含量低。因此,野生状态下生长的芍药根与大规模药用种植条件下生长的芍药根有明显差异,若以后者充“赤芍”用,恐难达疗效。3.3 不同产地赤芍药材的含量差异野生来源的赤芍中,单从芍药苷看,黑龙江克山所产含量最高(10.3%)。但从没食子酸和D-儿茶精的组成配比看,内蒙古多伦、喀喇沁旗、克什克腾旗等地所产的赤芍中两个成分的含量均较高。相比之下,大、小兴安岭一带(黑河、克山、桦南)所产赤芍中均未检测到没食子酸。辽宁西丰产的赤芍中D-儿茶精的含量最低(0.05%)。所以依据多组分评价体系可以看出,传统道地药材“多伦赤芍”与大、小兴安岭主产的赤芍在化学成分上存在一定差异。3.4 加工前后及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含量差异对比同一产地栽培芍药根加工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发现,去皮水煮后,芍药苷的含量下降了37%~ 56%,没食子酸含量只下降了8%~ 25%,苯甲酸的变化最大,下降达83.3%~ 92.4%。因此,经过产地加工处理,苯甲酸几乎消失,芍药苷与苯甲酸的含量比从36倍上升到165,没食子酸与苯甲酸的含量比也由0.72倍上升到7.25倍。从组分配比还可以看出,不同产地、特别是道地与非道地的白芍药材之间,化学成分有所不同。在道地产区,芍药苷含量是苯甲酸的165,没食子酸含量是苯甲酸的5.22;在非道地产区,前者只有52.84,后者仅为0.95倍。

4 讨 论4.1 如何为同一来源(芍药),而功效大不相同的中药赤芍(野生芍药居群)和白芍(栽培芍药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发现栽培群体未检出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成分D-儿茶精,部分地解释赤、白芍药性的区别,建议将D-儿茶精列为芍药来源的赤芍的鉴别检项。4.2 在中国药典中,芍药苷是区分同一物种来源的赤芍和白芍药材的唯一定量指标。1990年版和1995年版药典中采用薄层色谱法,只规定了赤芍含芍药苷不得少于2.0%,而对白芍则未规定芍药苷的含量[10~ 11]2000年版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规定芍药苷的含量在赤芍中不得低于1.8%,在白芍中不得少于0.8%[1]。然而,从本实验获得的大范围、多产地代表样品的测定数据来看,赤、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普遍比药典规定的高,如果以芍药苷含量4%为界,可以对二药加以区分。虽然由于检测手段、采收时节、加工方法的不同,赤、白芍药材中芍药苷含量的测量值不尽相同,但大多数的文献记载与本实验的结果趋势一致。比较不同作者对不同生长期、不同规格的杭白芍、亳白芍和川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结果,如用薄层色谱法均小于1.5%;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不超过4%。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得的野生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大多为5%~ 7%。由此看来,现行药典标准存在两个问题:①芍药苷的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活血化淤、解痉止痛方面,与赤芍的功效相吻合。而药典中赤芍的芍药苷含量标准偏低,难以发挥质量控制的作用。②白芍的主要功效是补血滋阴,与赤芍有所不同。而药典中白芍的芍药苷含量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就会与赤芍的含量标准相重叠,难以体现赤芍和白芍的临床疗效差异。因此,建议适当提高赤芍的芍药苷含量标准,同时将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上一条:威灵仙的概况功效及作用 下一条:芍药休眠芽发育进程内源激素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