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补生活原则之动忌防捂四法

分享到:
点击次数:1446 更新时间:2018年03月19日09:45:59 打印此页 关闭

                                                                    20170310122240_78783.gif

                                                                   中国白鲜皮网


四季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是最富东方特色的养生瑰宝。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生原则重在养肝,配以饮食、运动、起居等,调理身心,将能使人身体健康、精神充沛,更好地应对工作生活中的挑战。春天来临,让我们跟着王会玲老师一起养生~

 

据《吕氏春秋尽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指出了根据自然变化规律,人可主动进行调摄,趋利避害,以获长寿。故我们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理念合理应用具有调补作用的药物或食物,以达到祛病纠偏,养生保健目的,它既是中医养生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

 

在漫长的冬季,人们穿厚厚的棉衣或皮裘,吃热气腾腾的饭菜,一些人还经常喝点酒。这些,在冬季看来是必要的,但却使体内积蓄了较多的郁热或痰热。清郁散痰则为春季养生之首要。春季养生以清补、柔补和平补为原则,宜选用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补品和补药。

 

春季养生原则

 

春季养生原则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因而春气通肝。春季是万物生长、生发更新的季节,易使肝火旺盛,导致肝阳上亢,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因此我们应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已的饮食起居进行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如在春季肝胆经脉旺盛时好好调养肝脏,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生活上应注意:

①多饮水:饮水可促进血液循环,肌体代谢,废物排出,减少对肝脏的损害,春季主生长生发,多排汗有助于散发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升发。

②少饮酒:春季是养肝护肝的好时机,也是肝病的高发期,在这时如果短时间内饮酒量大,会增加肝脏的氧气消耗,使肝脏组织缺氧,此时醉酒相当于得急性肝炎。对人的肝脏危害很大。

③饮食要平衡不要饮食过量,春季肝脏功能活动旺盛期极易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忌暴饮暴食。

 

饮食原则

 

春季饮食要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才利于养生,故《摄生消息论》提出春季的饮食原则:“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酸味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所以春季要少吃木瓜、柑、橄榄、柠檬、梨、刺梨、枇杷、猕猴桃、橙子、山楂、石榴、梅子、乌梅、杨梅、荔枝、橘、柚、芒果、李子、葡萄、鳟鱼、香橼、佛手、椰子、赤小豆、蜂乳、醋等酸味食物。

 

为扶助春季初生的阳气,宜多食用辛甘发散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花生、豆豉、南瓜、胡萝卜、山药、白菜、生姜、洋葱、大葱、香菜等。

 

生活原则

 

春季主动

在冬季,人体的各脏器功能都不同程度的有所下降。入春以后,阳气升发,因此应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到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让机体吐故纳新,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精神。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

 

◎忌怒

怒伤肝,在春季肝功能活动旺盛之际尤其要避免怒气,多微笑。尽量保持精神愉快。

 

◎防痼疾

①精神病

民间俗语:“菜花黄,痴子忙”,由于春天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影响了人体内部生物分泌和情绪的变化,肝气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绪随之高昂,亢进心理使原有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疾病容易旧病复发。所以在春季要注意观察有精神病病史的患者,注意言行,不要使之受到刺激。

 

②高血压

春季是高血压病的易发期,因春主生发,如肝火偏旺的人在春季容易血压增高,心情烦躁。另一方面,春季天气反复无常,早晚温差大,高血压患者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由于忽冷忽热而造成的血压不稳定。观察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的服用量,以保持血压平稳。

 

③心血管患者

春季天气变化无常,人的情绪也处于旺盛期,加之春寒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血液黏稠,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此时应注意起居要有规律,经常锻炼身体,注意保暖,稳定情绪以预防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④春捂

俗话说“春捂秋冻”,过早地顿减衣物,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大,影响机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养成春捂的习惯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有利于抵御风寒,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可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



上一条:十大名医治疗过敏性鼻炎 下一条:中药治肥胖的偏方